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颜相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曾游学天下,最终拜入韩老的座下,与现今的兰台御史大夫、韩国公韩卓是师兄弟。

    但颜懋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浪子。他出身宛州大族澹川颜氏,却又宣誓叛出家族自立门户,他是当今学圣韩老的关门弟子,却被韩师亲口怒斥不忠不义狼子野心。

    楚珩在御前时日不长,但很清楚,如今大胤的朝堂波云诡谲,以颜相为首的颜党自成一派,既和韩氏所代表的纯臣水火不容,又与世族势不两立,也同寒门针锋相对。

    没人看得透这位颜相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但谁都知道,颜懋是个权臣也是个僭臣,为上所惮为下所惧为民所扰。

    如果说太后是陛下收拢天子权柄所必须攀过的山,那么颜懋就是那条必须渡过的河。

    楚珩在殿外站了小半个时辰,颜相终于面圣毕,从殿内走了出来。他是丞相,敬诚殿的殿阶下等着一位颜府的武者,楚珩略略扫了一眼,是一名归一境,放到整个九州也是一等一的高手。

    这样的人,是颜相府的护卫。

    颜懋一步迈出殿外,凌厉的目光不加掩饰径直落在了楚珩身上,楚珩仿若未觉,只垂眸敛眉地站在一旁。

    颜懋神情冷冽,紧紧盯了他一会儿,却什么也没说,袖子一甩,朝宫门的方向去了。

    楚珩抬眸凝视着颜懋的背影,微微拧了拧眉,心头掠上一层阴云。

    他抬头向上看,见远方东边的天际蒙着层层乌云,风雨欲来。

    颜府的马车在宫门外等候,颜懋行至车前,一只脚刚踏上车凳,身形忽然一顿。

    他侧首朝东方望去,出神似的自言自语道:“两个月前,帝春台的那场夜雨,至今还未有定论。放眼九州就那五个人,却个个都难查,有一个还尤其难查。”

    身后的武者正伸手扶他上车,闻言抬头觑了一眼颜懋的脸色,小心道:“暗中查探的是韩国公世子韩澄邈,裕阳韩氏为表忠君,竟也舍得,直接让他们世子去了武英殿。”

    颜懋不知在想什么,目光凝在远处乌沉沉的云层上,半晌,忽然没来由地问了一句:“颜沧,这是哪儿啊?”

    名叫颜沧的武者迟疑了一瞬,沉吟片刻恭谨答道:“回相爷,这里是帝都。”

    “是啊,这是帝都,人人都该知道。”颜懋的脸上无端露出一丝悲悯来:“可你说咱们陛下的御前侍墨怎么就不知道呢?”

    乌云愈卷愈浓,是要落雨了。

    .

    .

    .

    .

    作者有话说:

    高亮,以下是排雷,很长,但是雷点其实就一个,有耐心可以看完,没耐心看到【本文雷点】即可。前几天有读者微博私信问过我,决定在这里统一说一下,无需排雷可以直接点击“目录”跳到下一章。

    另:弃文不必通知,感谢相遇,期待有缘再会,祝好!

    ————

    首先攻受都不是恋爱脑。

    攻是皇帝!攻是皇帝!封建皇朝绝对统治者的那种皇帝!重要的话说三遍。所以别指望他对山花心动或者说刚刚喜欢上山花,就可以直接交付全部所有、毫无保留的信任了。同理,山花作为漓山东君,一样是不能轻易卸下全部心防的主。试探与隐瞒,在起初的时候他俩都不会少,陛下心里有九州太平,山花心里有漓山安定。当然,他们之间,全心全意的信任与爱都不会缺席,沧海里就见证过了。

    然后,他们是真谈恋爱,尊重和珍视彼此,感情里从始至终谁都不会卑微,谁都不会委屈求全,自己不会这样,也不会让对方这样。他们走到一起是因为相互倾心,不会有权力压迫的影子。

    尊重和信任越往后会越深,在确定关系之前陛下不好特别直接地表现这一点,否则会很贸然突兀。他的一些看上去有点过分的行为,譬如第六章打花三下,说的那句雷霆雨露,并非是本意如此,也没有真正践行过,只是在借事提点花,到敬诚殿了凡事要留个心眼,别被一些有心人抓到把柄,毕竟眼红他不经考核到御前的人很多,第七章章节名为“提点”其实就在解释他打三下和说那句话的原因。

    本文1v1,但是我这里所称的1v1是指自陛下和山花相遇开始,直到生命尽头,他们一直是彼此的唯一。

    陛下没有后宫,现在没有,以后更不会有。但他少时登基,受制于太后,在最开始的时候,一度是没有话语权的。钟太后临朝称制期间,为了多重有利于自己和齐王的政治利益,曾给他纳过一妃。妃子当然是太后的人,在两年前帝都宫变事败后,已经自戕去世了。

    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按照古代传统,天子大婚后开始亲政。于少时登基的皇帝而言,大婚并不是单纯的皇帝结婚,更主要的是寓意着少年皇帝已经长大,太后该要还政于帝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立后大婚可以看作是陛下这种少时登基的皇帝亲政的前提。

    所以钟太后当然是不愿他立后的,以他年轻为由一拖再拖。但是随着皇帝年岁见长,登基都好几年了,后宫还一直空置,也没有任何子嗣,肯定不像话。不要说皇帝母族了,维护正统的臣民也会不愿意,所以最终双方各退一步,太后以皇帝年轻,防止他沉迷声色为由,先只给他选了一妃,这里太后还有别的政治原因,此处暂不赘述。至于陛下对纳妃的意见,不用问他,天子权柄不在他手里,他当时没有发言权。

    【本文雷点】妃子出身嘉诏徐氏,当然是太后的人,各有筹谋疏离至极,没有感情可言,但有一个孩子(小太子)。徐妃在两年前协助齐王宫变,失败后自戕去世了。雷点这里是剥离了背景环境、人物处境、角色行为的最概括说法。我爱这个故事,也爱攻受两个人,在有此设定之前,思量良多,既然敢把它写出来,就有信心在正文中提及此处时能把它写好,不会让这个点像根突兀的刺一样,尽可放心。

    关于小太子这个设定,实际上我考虑了很久,有设想过其他方案,比如坐稳江山后从旁过嗣,但最终还是否决了。一方面是部分剧情需要,更主要的是因为陛下的处境比较特殊。

    他是先皇元后嫡长子没错,但是继后钟氏的长子齐王、次子敬王也都算是先皇嫡子,而且齐王还比他还要年长,一直以来对皇位虎视眈眈。就算宣熙六年攻斩杀齐王,夺回了权柄,但那不意味着攻已经彻底坐稳了皇位,钟太后执政六年又不是白干的。况且齐王没了,还有敬王。

    陛下十四岁登基,至今已经八年。一个在位八年的皇帝,如果在零子嗣的情况下还一直保持着零后宫,朝堂众臣没意见,他的母族居然也坐得住,那我真的就只能想到一种可能了——他天生不举。如果说他是先皇独苗还好,但是前有狼后有虎,皇帝真的可以直接换人了。都用不到在位八年,宣熙四年太后给他纳妃之后,离他下岗之日就不远了。

    他是先皇元后嫡长子,钦定的太子,做不了皇帝,就只有死,没有第二条出路。

    小太子清晏出生于宣熙五年,他的出现对当时处境的陛下而言,可以算是一件好事,同时也是给九州朝堂上的保皇党吃了一颗定心丸。

    当时的钟太后能够容许清晏的存在,一则是有个孩子可以搪塞住那些保皇党,而且徐妃是她的人,比较容易控制。如果皇帝纳妃后迟迟一直还没有任何子嗣,没有国本,那么立后选秀势在必行。其他世家贵女、尤其是皇帝母族安排的秀女入宫,可能就会渐渐脱离太后的掌控,太后自然不愿因小失大。二则,皇帝都受制于太后,不要说一个孩子了。太后是先皇继后,曾执掌六宫多年,能让孩子暂时存在,自然也有办法让他适时夭折。

    此外,就算以上都不考虑,我认为,一个登基多年的皇帝,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还一直没有后宫是绝对不可能的。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天下臣民,包括他的母族以及九州所有的世家著族都会联合起来要求他立后纳妃,因为皇嗣是国本,是江山社稷稳定兴旺的象征,是皇帝的义务与责任。

    虽然他们是故事中人,但我并不想为了让他们强行完美而罔顾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正常情况下的理性逻辑,以致“假”得“虚幻”,我想他们看起来更像是另一个世界相对真实的存在,人物相关设定都尽量符合他们的身份和所处的境地。

    所以最终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折中了一个度,把陛下设定成带一娃的单身黄金汉。清晏和嘉诏徐氏并不亲近,他出场不会很多,他就是个宝宝,爱好是吃,还有叭!长大一点后独占欲就很强,比如他看那些想要拜山花为师的人就很不顺眼。

    我尊重任何一个正版读者的阅读喜好,我也很爱我笔下的这两个人,攻受都爱,关于他们的每一个设定都是我再三思虑的结果,所以写了这篇很长的排雷。其中设定如果接受不了,那么感谢相遇,建议及时止损,期待下本有缘再见。

    五一假期愉快!

    另注:颜懋(mao,第四声)

    我觉得有必要让他们有点实质性进展了,顺便求点海星和评论~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